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题目
怀高东溪二首 其二 南宋 · 陈景肃
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六部
谔谔东溪士,吹箫涧谷春。
一别阻云水,相思劳梦魂。
五湖秋夜月,三岛春空云。
璚标月夜见,玉唾云閒闻。
何当一返驾,吟弄终乾坤(以上清陈汝咸康熙漳浦县志》卷一八)
怀高东溪二首 其一 南宋 · 陈景肃
 押词韵第十七部
凿泉莫太深,太深井难汲。
登山莫太高,太高顶难立。
山顶仰可观,井渊俯可挹。
那知鸿鹄飞,海杳(《闽诗录》丙集卷九作梅杏)无消息。
乞褒录高登1191年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四四三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一九、《经济文衡》续集卷一二、《东溪集》附录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二八四、《朱子奏议》卷一○、万历《漳州府志》卷一○、乾隆《福建通志》卷六九、光绪《漳州府志》卷四二、光绪《漳浦县志》卷七 创作地点:福建省漳州市
〔贴黄〕奏为本州故迪功郎高登尝以直言干忤秦桧,贬死容州,乞赐昭洗褒录事,伏候敕旨。
具位臣朱熹:臣猥以尘贱,备员偏州,仰体圣明收用奖拔之意,思竭驽钝,仰报万分,故于听讼决狱之际,不敢不尽其愚。
今幸踰年,目前人户些小曲直,粗得其情。
独有事在数十年之前,而其枉直之分、举错之重或非州郡之所得为者,则在臣之职,不敢不具以闻,伏惟圣慈特垂听察。
臣伏见本州漳浦人故迪功郎高登资禀忠义,气节孤高,少游太学,值靖康之祸,尝与陈东诣阙上书,力陈六贼之罪,且言金人不可和状。
至绍兴间廷对,力陈阙失,无所顾避。
试官忌其直,降为下州文学
高宗皇帝嘉其忠而收之,调静江府古县
是时秦桧当国,帅臣胡舜陟以其父尝宰是邑,欲为立祠,以悦其意,而独持不可。
舜陟欲以危法中之,召致狱官,验问讯掠,讫无罪状可书。
后为潮州试官,又使诸生论直言不闻之可畏,策闽、浙水沴之所由。
闻益怒,以为阴附赵鼎,削官徙容州以死。
没之后,诸以口语为所陷者,高宗皇帝深察其冤,巨细存亡,无不甄录。
以远人下士,独无为言之者。
至乾道间,近臣梁克家等始援绍兴二十六年赦书以请,而有司拘文,废格弗下。
近岁守臣傅伯寿又尝具奏如前,然今亦已踰年,未奉进止。
是使以抱恨没身,垂五十年,而姓名犹在罪籍,未蒙昭洗。
虽其孤忠自信,独立不惧,精爽凛然,必不以此为悔,而在圣朝伸冤雪枉、劝善惩恶之意,则议者犹窃恨焉。
臣幸得蒙恩,假守其乡,目睹兹事,若又缄默,不能具以上闻,则虽万被戮,不足偿罪。
是以敢冒言之。
伏惟皇帝陛下御极以来,虚心克己,容纳尽言,比以阴阳失和,申诏近臣,乐闻至论。
草茅之士,虽有狂直过甚之言,始虽忤旨,终薄其罪。
窃揆圣志,如登之忠直,宜在矜奖。
欲望特发德音,复其官秩,量加褒录,以慰九原,且使天下之欲为忠义者知所劝慕,诚非小补。
臣不量疏远,干犯威严,无任震惧陨越之至。
谨录奏闻,伏候敕旨。
〔贴黄〕臣窃详傅伯寿奏底有「加赠官秩,施恩后嗣,系于圣神之独断,非小臣所敢请」之语。
臣之疏远,尤不敢辄论及此。
然区区之情,实亦有同焉者。
伏乞圣照。
高彦先家诸帖1191年4月27日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六二九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八二、《晦庵题跋》卷一、光绪《漳州府志》卷四六、光绪《漳浦县志》卷七 创作地点:福建省漳州市
熹犹及见绍兴中年奸凶擅朝,忠贤奔播时事,而知漳浦高公之为烈也。
老矣南来,乃获拜其祠象于学宫,窥其逸稿于家集,而识其嗣子之为人,又益得其本末之详,甚可叹也。
季士又以此轴见视,如李、曾、二胡诸公,皆先人所从游,当日相随去国者。
三复其言,益以慨叹。
乃敬书其后而归之。
绍熙辛亥四月二十七日新安朱熹书。
漳州州学东溪先生高公1187年9月16日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六五七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七九、《东溪集》附录、《方舆胜览》卷一三、万历《漳州府志》卷二○、乾隆《福建通志》卷七一、道光《福建通志》卷二三、光绪《漳州府志》卷四三、光绪《漳浦县志》卷七 创作地点: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
孟子曰:「圣人百世之师也,伯夷、柳下惠是也。
故闻伯夷之风者,顽夫廉,懦夫立志
柳下惠之风者,鄙夫宽,薄夫敦。
奋乎百世之上,百世之下,闻者莫不兴起也」。
孟子之于二子,其论之详矣。
虽或以为圣之清,或以为圣之和,然又尝病其隘与不恭,且以其道不同于孔子而不愿学也。
及其一旦慨然发为此论,乃以百世之师归之,而孔子反不与焉,何哉?
孔子大德中而无迹,故学之者没身钻仰而不足。
二子志洁行高而迹著,故慕之者一日感慨而有馀也。
然则二子之功诚不为小,而孟子之意其亦可知也已。
临漳东溪先生高公者,名登字彦先靖康间游太学,与陈公少阳伏阙拜疏,以诛六贼、留种、李为请。
用事者欲兵之,不为动也。
绍兴初,召至政事堂,又与宰相秦桧论不合去,为静江府古县,有异政。
帅守意,捃其过以属吏
会帅亦以谗死狱中,乃得释。
被檄试进士潮州,使诸生论直言不闻之可畏,策闽浙水沴之所繇,而遂投檄以归。
闻大怒,夺官徙容州
学博行高,议论慷慨,口讲指画,终日滚滚,无非忠臣孝子之言,舍生取义之意。
闻者凛然魄动神竦。
其在古县,学者已争归之。
至是,其徒又益盛。
属疾,自作埋铭,召所与游及诸生诀别,正坐拱手,奋髯张目而逝。
呜呼,是亦可谓一世之人豪矣!
虽其所学所行未尽合于孔子,然其志行之卓然,亦足以为贤者之清,而使百世之下闻其风者有廉顽立懦之操,则其有功于世教,岂可与夫隐忍回互以济其私,而自托于孔子之中行者同日而语哉?
公没之后二十馀年,延平田君澹为郡博士,乃始求其遗文,刻之方版。
又肖公像而奉祠之,以风厉其学者。
间因郡人王君遇来求文以为记,属予病,未及为而田君去。
太守永嘉林侯元仲至,则又与王君更以书来督趣不置。
予惟高公孤高之节既如彼,而诸贤崇立之志又如此,则予文之陋,诚不宜久以疾病为解。
强起书之,辞不逮意。
林侯试为刻之,陷置祠壁,漳之学子与凡四方之士往来而有事于此者读之,果能有所感慨而兴起乎哉?
淳熙丁未秋九月甲寅新安朱熹记。
高东溪1190年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六八九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八六、光绪《漳州府志》卷四六、光绪《漳浦县志》卷七 创作地点:福建省漳州市
先生刚方之操,鲠切之言,一视险夷,之死不变。
盖所谓一世之伟人,非独一乡之善士也。
熹敬仰高风,为日既久,又幸尝得执笔,编列祠事。
而今日之来,获拜堂下,则于隐忍回互之讥若有愧焉。
炷香酌酒,歛衽陈词。
伏惟先生之灵有以鉴之!
谨告。
又谒高东溪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六九○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八六、光绪《漳浦县志》卷七
谨以释奠之明日,致祭东溪先生高公
惟公志节坚高,议论英发,不容何病,之死弗渝。
顾我颛蒙,旧劳向往,肇兹明荐,庶激懦贪。
谨告。
忠辨(为归善高登彦先作) 宋 · 胡铨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三一七、《胡澹庵先生文集》卷三、《古文集成》卷六六、《南宋文范》外编卷四
小大之狱虽不能察,必以情,曹刿曰:「忠之属也」。
古之言忠者多矣,未有以情为忠者,余尝事斯语矣。
曾子曰:「自吾母而不用吾情,则何所用其情哉」?
《语》曰:「上好信,则民莫敢不用情」。
大哉情乎!
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朋友,无所不用其情。
情苟至焉,不欺于君,不欺于亲,不欺于兄弟,不欺于朋友;
一有不情,而欺罔无所不至矣,遂至欺其君亲,欺其兄弟、朋友。
夫欺为不忠,则不欺者为忠矣,非必如龙逢、比干杀身然后为忠,非必扣閤排闼、伏蒲折槛、血湔御衣、血污车轮、血流殿阶,然后为忠。
使必如是而后为忠,其间容有不情而为之,如隐刺之乱数进忠策者,非至诚爱君忧国者也。
古之君子,在庙堂之上则忧其民,出一言而泽及天下,情乎爱民者也。
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,出一言而中时病,情乎爱君者也。
杜子美崎岖江湖,其身不能一日岩庙之上,拾遗补阙未之闻也。
徒以片言半辞,有闵时忧国之心,史臣正色称之,曰情不忘君,世推其忠。
余然后废卷而叹,发乎情者之为忠,而不情者之非忠也。
作《忠辨》。